[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历史(新教材75分钟)答案,目前2024届金学导航答案网已经汇总了[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历史(新教材75分钟)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百师联盟2024高三冲刺卷一历史
2、2024百师联盟高三冲刺卷二历史
1 历史(新教材75分钟)答案)
天壹名校联盟·2022年上学期高二3月大联考·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A中西方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对比,反映了中国的粮食产量比西方高,故得出中国的农耕经济领先于西方,故选A项。《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时期,此时中国处于分裂时期,且政局只能影响技术推广,不是决定因素,故B项错误;粮食产量与进入农耕文明的时间不构成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西方农业的发展环境不断恶化是个趋势,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2.B根据材料“如果两者差别悬殊,那么大交换首先带来的或许是灭顶之灾”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物种交流的消极影响,B项是积极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符合题目设问。A、C、D项都是物种交流的消极影响,不符合题目设问,故排除。3.D材料为唐朝各州县重视所在地的农业生产及气候变化情况,体现政府关注粮食产量,同时通过行政手段调节市场粮食价格,以保障粮食的供应,综合可知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粮食安全,故选D项。A项是农业的地位,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重农抑商和荒政救灾体系完善,故排除B、C项。4.D材料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故选D项。西方列强的入侵打断了资本主义萌芽独立发展的进程,故A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以后,近代企业相继诞生,说明民族工业的产生具备了一定的国内外条件,故B项错误;中国民族工业主要是在外部力量的冲击下产生的,缺少资本的原始积累,故C项错误。5.C据材料可知,政府禁止出售体现身份等级的官式物品和体现神权统治的“宗庙之器”和“牺牲”等,以维护统治者的权威,故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官方控制体现身份等级的官式物品和神权统治的物品进入市场,对百姓生活影响不大,排除B项;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6.B据材料可知,60年代初中国城市化水平有所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而调整是指适当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尽可能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同时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从而导致城镇人口减少,故选B项;“大跃进”和“二五计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因素,故排除A、C两项;计划经济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与城市化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7.B由“促进汇价的稳定,维持会员国间有秩序的外汇安排”“协助建立会员国间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并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可知,该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促进国际间金融与货币领域合作是其的宗旨之一,所以B项正确。A项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之一,排除;C选项是世界银行的目标之一,排除;D项是联合国的宗旨之一,排除。8.B据布局图可知,长安城布局主要采用的是封闭对称严整的庭院式布局,皇宫处在城市中心,对“市”有严格限制,体现了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理念;而古罗马城从总平面上看却是一种非对称的自由布局,工商业、生活、娱乐功能比较突出,体现了罗马开放、自由、平等的自然法精神,故B项正确。当时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时期,而罗马仍处在奴隶社会时期,故A项错误。长安城是封闭和内向型结构,是以“家”为单位的“院落文化”,反映出我国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而罗马城可以说是“广场文化”,开放外向型的结构反映了以贸易交换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故C项错误。布局图体现长安城是一个以政治功能为主的城市,而罗马城的经济、文化功能更加突出,但城市一般都具有政治、经济、车事、文化功能,故D项“完全不同”表述错误。9.B19世纪英国正值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生产迅速发展,资产阶级为了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拓展,需求便利交通,再加上技术革新对交通工具的革新,英国国内外交通发展迅速,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中“直接”错误;贸易经营方式开始近代化是从新航路开辟开始的,故D项错误。10.D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西医中医新旧并存,并发生了激烈的论证,故D项正确。“无法逾越”“完全不被认可”“不具备科学研究价值”表达过于片面或绝对,故A、B、C项错误。11.A国务院提出要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表明政府在医疗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是国家治理在医卫事业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规划,B、C、D项是规划落实后的作用,不符合题意。12.A由材料“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知,董仲舒【高二3月大联考·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