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目前2024届金学导航答案网已经汇总了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2》教学设计之一)
高三第一轮复习周测卷教学(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札记郊园即事0王勃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③。【注】①这首诗是诗人任虢州参军时的作品。②县溜:县,通“悬”。县溜指山泉。③抽簪:引退。古时做官之人戴冠,故称引退为“抽簪”。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写诗人欣赏到郊园里云霞蒸腾的春光,那松竹寄托了他多年的心愿。B.诗歌颈联中“合”“深”二字突出了花草生机勃勃的特点,表明春光无处不在。C.尾联写游春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厌弃官场、归隐田园的心志。D.诗歌构思巧妙,前三联着重描写美好的春色,为尾联抒发情感做足了铺垫。【解题分析】“厌弃官场”于文无据。根据文意,诗人因陶醉于眼前的春光之中而产生归隐田园的想法。诗歌中没有信息表明诗人“厌弃官场”。【答案】C4.颔联可谓写景妙联,其写景有哪些巧妙之处?请简要赏析。(6分)答:【答案】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将陡峭的高山喻为绘有图画的屏风,形象生动地表现山景之美好;将山泉的声响喻为琴声,形象生动地表现山泉的声响动听。②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景。从视觉的角度写山,从听觉的角度写泉,视听结合,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若答出其他角度,于文有据可酌情给分)二、边塞类(1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56题。(9分)北戍琅邪城江孝嗣驱马一连翩,日下情不息。芳树似佳人,惆怅余何极。薄暮苦羁愁,终朝伤旅食。丈夫许人世,安得顾心臆。按剑勿复言,谁能耕与织!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第三句写在抒情主人公眼里,芳树像佳人,准确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在疾驰的马上的观感。B.诗歌第五、六句使用互文手法,表现了抒情主人公一天里的情绪;从格律上看,这两句对仗工整。C.诗歌第八句和第十句写抒情主人公扪心自问,重新审视自己,反映出他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境界。D.诗歌极尽铺陈之能事,展现了抒情主人公在赶往戍守地途中的经历和感受,塑造了一个征人形象。101【22新·G3ZC语文-R-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