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3月考试卷七及答案。,目前2024届金学导航答案网已经汇总了历史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3月考试卷七及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代荒政的特点。(9分)本卷共3大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先秦荒政思想出处“天有四陕,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逸周书》“食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力时急而自养俭”“生财密,其用之节”《墨子·七患》“使民适足,价平则止”《前汉纪》“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孟子》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传统荒政中得到的启示。(7分)摘编自阎应福《先秦荒政思想探讨》等材料二汉代自武帝之后,每遇灾害发生,统治者皆会根据经学不断地调整政策。一般是最高统治者按惯例先下诏罪己,并谴责朝臣与地方官吏,其目封的在于向上天谢罪,以昭示其接受谴告。自汉武帝开始,受经学的强烈影响,统治者对灾民也采取了更多的赈济措施,主要可归纳为六个方面:开仓赈粮,出帛赐民;将灾民迁往未受灾的地区进行救济;对受灾的死难者进行丧葬救济;减免受灾地区一定时期的赋税与徭役;提倡和奖励义赈;放宽对灾民的户籍控制。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代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救济制度。鉴于在灾后所形成材料一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了从事渔猎经济的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的流民问题还有其更为严重的后果,汉代统治者在力求驱民于田亩的既定方针生活工具一刮削用细石器,而且数量大、分布广;发现了谷物(包括糜子)及碾下,又基于“《洪范》八政,以食为首”之论,强调应采取措施来组织灾民进行生产磨谷物的石磨、生产工具石犁等;发现了泥塑熊掌、泥塑熊下颚、蚕玉器、鸟等飞自救。禽玉器,发现了猪骨、鹿骨等别养动物的骨骼等。考古中发现了红山人的骨路摘编自晋文《以经治国与汉代“荒政”》高大,红山文化泥人像、石人像丰满;红山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牛河梁的(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先秦时期的荒政思想。(9分)女神庙遗址。该庙址由南、北两组建筑组成,其中北组为主体建筑,南北长十八余米,东西宽近七米。材料二从前,先王并没有宫殿房屋,他们冬天住在用土垒成的窟中,夏天住在树上木筑的巢室里。那时他们也不会用火加工食物,吃的是草木的果实、鸟兽的肉,喝的是鸟兽的血,穿用的是鸟兽的皮毛。那时也没有麻和丝,他们用23·ZXQH·历史卷一第6页(共8页)23·ZXQH·历史卷一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