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目前2024届金学导航答案网已经汇总了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13.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社会矛盾加剧。因此,材料中提到“西欧各国先后颁布一系列劳工法案和社会保障法案,通过国家立法提高工人待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适应时代需要,故C项正确。二战后福利国家才建立,故A项错误;20世纪初,西方国家并未抛弃自由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与民族矛盾、殖民统治无关,故D项错误。14.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大国的要求都未能完全得到满足,说明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故C项正确。巴黎和会实现了严惩德国的目的,故A项错误;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暂时缓和,故B项错误;巴黎和会受到西方列强控制,故D项错误。15.A【解析】从材料可知,1956一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与气候有密切联系,说明农业对气候的依赖程度较高,仍属于粗放式经营,故A项正确。B项说法绝对,排除;C项无法体现,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16.D【解析】根据材料:“U”字型由下往上逐渐解除,结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可以推知,这一设计寓意各国关税壁垒逐渐瓦解,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7题25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5分,共52分)17.(25分)(1)变化:竞争主体由家族变为个人;目的由谋取家族利益变为个人利益;动力由政治变为时尚和市场;奢侈消费不再是贵族的特权(消费的等级性削弱)。(任答三点,6分)原因: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自由主义的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扩大了世界市场,使消费品日益丰富;新兴阶层的壮大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任答三点,6分)(2)同:商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变化;与政治变化密切相关;冲击了社会等级制;由富有阶层引领;客观上拉动经济的增长。(任答三点,6分)异:英国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伴,而清前期是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英国由上流社会和资产阶级主导,而清前期带有全民性质;英国消费观较为理性,而清前期呈现畸形态势;英国扩大了市场并推动经济发展,而清前期不利于资本积累和败坏了社会风气。(任答两点,4分)(3)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任答两点,3分)18.(12分)交通对推动历史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2分)道路发展推动历史进程。以中国古代为例,驰道、运河是古代交通的重要通道。历朝历代修驰道、修运河,对维护统治,促进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驰道和运河沟通各地,加强了各地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交通工具、技术推动历史发展。以世界为例,人类历史经历了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交通工具、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5世纪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受到交通地理环境的限制阻隔,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随着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15世纪开始,全球新航路逐渐开辟,世界开始联系为一个整体。工业革命以来,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使各地的联系更加便捷,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0分,其中从两个不同角度分别举例说明,各4分;教师整体评分2分)19.(15分)(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广泛传播;对新式出版物的需求增加;实业救国思想出现。(每点2分,任答三点给5分)贡献:出版进步书籍,传播新思想,促进思想解放;抗战中坚持抵抗,接受捐赠,出版古籍,保存中华文化;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任答两点,共4分)(2)评分标准:列举出一种文化载体,给2分。有至少一条清晰的史实,给2分。能充分阐述文化载体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给2分。示例:文字。(2分)文字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保存、传承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清末甲骨文的出土,引发考古学界的震动。(2分)甲骨文记录内容丰富,为研究商朝历史、文字、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原始史料;为探寻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2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长郡版)第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