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

202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3衡水金卷先享题分科综合卷

202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3衡水金卷先享题分科综合卷,目前2024届金学导航答案网已经汇总了202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3衡水金卷先享题分科综合卷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东汉章帝章和二年秋七月,南单于上言:“宜及北虏分争,出兵讨伐,破北成南,并为一国,令汉家长无北念。愿发国中及诸部故胡新降精兵,分道并出,期十二月同会虏地。臣兵众单少,不足以防内外,愿遣执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及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太守并力而北。冀因圣帝威神,一举平定,臣国成败,要在今年。已敕诸部严兵马,唯裁哀省察。”太后议欲从之,尚书宋意上书曰:“自汉兴以来,征伐数矣,其所克获,曾不补害。光武皇帝躬服金革之难,深昭天地之明,故因其来降,羁縻畜养,边民得生,劳役休息,于兹四十余年矣。汉兴功烈,于斯为盛。今北虏西遁,请求和亲,宜因其归附,以为外捍,巍巍之业,无以过此。若引兵费赋以顺南虏,则坐失上略,去安即危矣。诚不可许。”和帝永元元年春,窦宪将征匈奴,三公、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宋由惧,遂不敢复署议,而诸卿稍自引止。唯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前后且十上,众皆为之危惧,安、隗正色自若。侍御史鲁恭上疏曰:“国家新遭大忧,陛下方在谅阴,百姓阙然,三时不闻警跸之音,莫不怀思皇皇,若有求而不得。今乃以盛春之月,兴发军役,扰动天下,以事我夷,诚非所以垂恩中国、改元正时、由内及外也。万民者,天之所生。天爱其所生,犹父母爱其子,一物有不得其所者,则天气为之舛错,况于人乎?故爱民者必有天报。今始征发,而大司农调度不足,上下相迫,民间之急,亦已甚矣。群僚百姓咸日不可陛下独奈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不恤其言乎!上观天心,下察人志,足以知事之得失。臣恐中国不为中国,岂徒匈奴而已哉!”尚书令韩稜、骑都尉朱晖、议郎京兆乐恢皆上疏谏,太后不听。(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两匈奴叛服》)注:①太后,窦太后,汉文帝皇后。②宋由,东汉臣,京兆长安人,曾任大司农,后迁司空、太尉。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群僚A百姓B咸回曰D不回可回陛下☑独回奈何回以☒一回人M之N计可弃万Q人®之ㄖ命不回恤V其W言区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功烈”,意为“功业”,“烈”与《过秦论》中“奋六世之余烈的“烈”含义相同。B.“敕”,意为“命令、吩咐”,与《林黛玉进贾府》中“敕造宁国府中的“敕”含义相同。C.“期”,意为“约定”,与《归去来兮辞(并序)》里的“帝乡不可期的“期”含义不同。D.“因”,意为“凭借、依靠”,与《过秦论》中的“蒙故业,因遗策”的“因”含义相同。语文试卷第9页(共1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