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答案,目前2024届金学导航答案网已经汇总了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历史答案)
周测卷四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西方的文官制度1.A根据材料“魏氏承颠覆之运…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可知,推行九品中正制是基于战乱时代的权宜之计,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推行九品中正制是出于抑制地方大族的考虑,也无法体现推行九品中正制易导致地方分裂势力的形成,排除B、C两项;“解决了”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项。2.C根据材料“它犹如变相的律诗,是一种律体的经义。这是一个客观测验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穆从八股取士产生的背景入手,并没有全盘否定八股取士,而是看到了它独特的功能价值,故C项正确,排除B项。儒学成为古代选官的考查内容并非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A项;选官标准日趋规范明确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3.C根据材料“凡是官员任职满一任都需要解除当时的职务,重新等待选拔任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流做官给更多的人提供了入仕的机会,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故C项正确。轮流做官制度并没有增加入仕人数,不会导致冗官冗费的发生,排除A项;“大大提升了国家的治理水平”夸大了这一措施带来的影响,排除B项;选官制度的成熟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评判,仅凭这一措施不能说明唐朝选官制度的成熟,排除D项。4.C根据材料“其孝行闻乡里者…试日义阙一二,许兼收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产生后,统治者依然重视为官者的孝悌品行,这是“寓政于德”的政治伦理思想在选官用人中的具体体现,故C项正确。隋唐时期科举制是主要的选官方式,排除A项;“开始”一词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关注为官者的道德品行,与官员的行政能力无关,排除D项。5.A根据材料“三司皆乘马,御史独乘驿驴,颇失观瞻。自今请乘驿马”可知,明宣宗注重维护监察官员的权威,保障其监察职能可以充分发挥,这与扩大政权的统治基础无关,故A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监察体系的效能,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明宣宗拓宽了对地方监察的渠道,排除D项。6.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对于亲属回避制度有具体而详细的规定,能够起到打击利用亲属关系勾结犯罪的作用,有利于防止吏治腐败问题,巩固统治,故C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得知亲属回避制度有效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排除A项;亲属回避制度与促进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杜绝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7.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次设置常务次官职位到1870年正式确立世界上首个文官制度,这一时期处于工业革命期间,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亟需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故B项正确。民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并非这一时期英国文官制度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与英国文官制度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8.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规范了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高了国家的治理水平,故D项正确。美国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的性质相同”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国会与总统的相关表述,没有涉及司法权,排除B项;“清除了”的说法太过绝对,排除C项。9.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因为文官体系庞杂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成了改革的目标,究其根源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对文官制度提出新的要求,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文官制度已经到了需要改革的地步,但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它,排除A项;材料未邃·7·25ZC·历史-R-选择性必修1-GZ
本文标签: